信息转载来源:中国数字医学(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摘 要:传统药品管理流程中,多采用人工操作进行,医院信息化对于药品管理只起到计费、计数等基本作用,为提升用药安全、增强医院药品管理力度,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势在必行。随着物联网技术、闭环管理的成熟,结合到药品管理流程中,进行支持、规范和管理。为药师、医护人员提供在操作过程中的帮助,实现了药品管理信息化、智能化。
医疗物联网应从三个方面来看待:“物”就是对象,即医生、病人、仪器设备等;“网”就是流程,这个网络必须是基于标准的流程,物联网的概念必须提升到一个流程;“联”就是信息交互,物联网标准的定义对象是可感知、可互动、 可控制的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可基于药品供应链、移动药师、条码管理、智能药柜、包药机、摆药机等多种信息化手段,借助于RFID无线射频、二维码、传感器等技术,使医院药品管理,达到闭环。再辅助以合理用药、CDSS、知识库等的支持,就形成了现代化智慧医院药品闭环管理的信息化方案。
1  药品采购入库
传统模式中,药品采购入库环节在信息系统中填写采购计划、采购单信息,后填写或生成入库单进行入库接收。全部药品来源信息均由人工录入,准确率只能通过人工核对进行保障,并且来源追溯也只能通过纸质单据进行,可追溯效果可想而知。因此,药品供应链、二维码入库等解决方案相应而生。通过标准字典同步、采购计划科学运算,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,由采购部门按计划进行采购,供应商配送。药品到院后,HIS通过扫描二维码入库单进行入库。在此期间,信息系统辅助完成了传统模式下的采购、采购入库环节,使药品来源可追溯、人工操作错误率降低。
 
2  药品闭环管理
药品送达医院后,流转至药房,药房摆药在传统模式下采用纸质的方式,一张领药单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药品,摆药师手持纸质摆药单进行摆药,难免出现漏药、错药的情况,埋下医疗隐患。同时也缺少对药品配送环节的管理,出现配送差错也无从追踪。另外,一些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人员是外派的劳务人员,如何管理配送人员、量化配送人员的工作也是一个难题。针对传统操作无法或不便实现的药品闭环管理环节,采用移动技术+射频码、智能药柜、包药机、发药机、PIVAS等方式实现药品管理的精细化、可追溯,同时减轻药房工作人员工作量,提高工作效率。药品流转主要环节,如图1所示。
 

在图1中,展示了药品在医院内部的流通环节,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药品扫码核对,确保药品的正确性,同时记录药品的状态及操作日志,方便进行药品追踪及追溯。药品上架核对采用三码合一,是指药品大包装码、货架及包药机架码、药盒码,三码一致方可上架,确保药品存放的准确性。传统的条码都需要扫码,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,降低了工作效率。为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,提高工作效率,采用射频码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。
 
药品在每个环节的流转都可以进行监控,防止品类和数量的错误,并实时记录操作时间、操作人信息,实现药品的更精细化管理,从药品入库到患者给药,整个过程都可监控、可追溯,真正实现了药品的闭环管理。在对配送人员管理方面,量化了配送人员的工作,为考核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同时将责任明确化,防止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。
 
药品配送实现全程自动化管理,从装箱、配送到病区接收实现全程监控,采用射频技术自动进行病区药品与配送药品核对,避免人工核对的失误。当药品出药房时,可以自动识别配送人和出库时间,病区收药时,实现自动清点。
 
配送采用了药箱管理模式,药品打包即药品装箱,药箱射频码中写入统领单信息,病区接收通过药箱射频码读取药单号,并从数据库中获取药单的药品清单,通过RFID识别出药箱中的药品并自动核对。药箱流转过程中的三个状态,如图2所示。
=
 3  药房智能管理
物联网技术不仅在药品闭环中实现药品的精细化管理,减轻了药师的工作量。同时借用物联网技术也实现了药房智能盘点、智能提醒、快速发药,极大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。
 
3.1 智能药架在药房中的应用 智能药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盘点、智能提醒及拣药自动核对功能。
 
药品库存不仅是药房月报表的一项重要数据,还影响到临床医生的开药。传统药房月报取数和医生开方时显示的库存都是来自数据库的数据。由于药房药品频繁的发药,难免会出现拣药数量错误的情况出现,造成实存与帐存不符,为其他药事活动提供了错误数据,所以药房会经常盘点以保证帐存与实存一致。一些三甲医院一个药房的药品种类上千种,清点起来耗时又耗力,并且不能保障正确性;盘点期间也要停止一切药房业务,影响到临床用药。通过物联网技术系统实现自动盘点,不仅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,还能保障数据的正确性。采用重力感应系统实现自动计算药品数量,通过无线传输到应用系统实现自动盘点。为保障盘点数据准确性,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单位药品重量,再获取数量。重力感应技术相较于RFID技术省去了贴码环节,并实时获取变化后的数量。
 
当药品低于药房规定的下限值时,智能药架的货位指示灯自动亮起,提醒药师补药,防止配药时发现库存不足而无法发药的情况发生。智能药架还具有拣药指示功能,上位机收到新的拣药单,并通知智能药架,药架相应的货位灯亮起,货位的电子屏显示药单信息和当前药品的拣选数量,药师根据药架的引导进行拣药,智能药架具备自动检测取药数量,防止取错情况的发生。智能药架摒弃了传统的拣药模式,实现药房无纸化管理,降低药师的工作强度,让药师有更多的精力去为患者服务。 
 
3.2 智能药筐在药房中的应用 各大医院为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,提高发药效率,都采用预摆药,即患者未到,药已经配好。传统摆药方式多已采用自动摆药机,大大提高了配药速度。当配药速度大于发药速度就会出现已经摆好的药品积压,药师会出现找寻不便,错拿的现象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可以采用智能药筐。智能药筐采用RFID和无线信号灯,通过PDA读取RFID并与处方对应,拣选的处方药放入药筐中等待发药。当患者取药时,读取就诊卡并通过对应关系向药筐发送信号,对应的药筐指示灯亮起,完成快速发药。
 
4  结语
传统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进、销、存为主,传统的PC应用操作入库、出库、发药等业务,只是实现了账面上的管理工作。然而,对药品实物的管理更为重要,用药安全关系着医疗质量、患者的生命安危。药品在采购、入库、摆药、配送、患者用药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。传统信息化系统虽然可以满足药剂师的日常工作需要,但是对高要求的药品管理流程监控显得无能为力。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系统,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,减少了医院的医疗事故。